当前位置: 共青团
学院深入开展科左后旗高中生赴青研学活动
作者:刘宇 裴平安 张家馨 发布者:张家馨 审核人:李兆爱 发布时间:2025-08-05 访问次数:10

【本站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为己任“教育帮扶”作为重要抓手7月20日至7月25日,学院践行去年许下的赴青研学承诺,联合科左后旗碧野兴乡实践队再度出发,为12名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师生搭建起“看世界、拓眼界、悟成长”的桥梁,助力草原学子在行走中看见山海,在体验中寻梦未来。

高校启迪:触摸求知成长脉络

研学团首站来到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在工B347会议室的座谈交流会上,学院副院长贾寒、石油魂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王静、党委秘书于梦飞、辅导员单珣、杨琪硕、张家馨及科左后旗碧野兴乡实践队学生代表一同出席。会上,贾寒以“认识石油” 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的石油制品讲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启蒙课”。

 

随后,在党建教育基地,于梦飞结合学院发展历程,讲解了从“老石油人战天斗地”到“新时代学子科技攻关”的精神脉络,使“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信念在同学们心中扎根。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学长演示的“钻井液调配”让地层探测不再抽象,“实验室成果应用于全国油气田开发”的主题介绍让同学们认识到课本里的“科技创新”是为国赋能的真实力量。

 

参观校园的体验不止于此。在学校校史馆,从北京石油学院到青岛校区,展柜里的老图纸与科研成果,让“为国铸器”的信念具体化。图书馆内的自助借书机、电子座位预约系统及数字阅读区、有声研讨区、多功能自习室等,让同学们体会到大学学习的自主便捷。

 

晚上,石油魂辅导员工作室承办主题宣讲活动暨优秀学生分享交流会,石油魂·宣讲团宣讲员李越“炕烤焰火里碳氢绝响”为题,用“大庆新铁人”王启民的故事,解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2023级本科生刘宇分享了大学生活中的成长经历,鼓励同学们多走出去看看,学以致用。活动结束后,学院为同学们送上学校最新发行的电子图书卡,辅导员荆成琰表示“6万多册图书,从人文历史到石油科普,随时能看,就算回到草原,我们建设的知识桥梁也不会断”,让同学们的向往更加明确。

 

青岛理工大学的座谈交流会上,研学团成员首先观看了其学校的招生宣传片,生动展示了其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学科特色等。随后,招生办的老师进行了最新的招生政策和专业设置的解读,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也更加了解了其他高校的人文风采。青岛理工大学校史馆,从建校初心到学科发展,校报、奖杯串联起“立德树人”的历程。随后,研学团参观了青岛理工大学在岩土与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综合实验中心、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实验室等多个特色实验室。

 

移步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内,150余件实物展品中,那补了又补的旧军装和字迹工整的助人事迹本,让“雷锋精神”从课本走向可触可感的记忆。随后,在黄海学院博物馆,研学团跟着讲解人员的脚步,依次参观了匠心艺蕴展馆、文房雅器展馆、中华古砚展馆和汉画像砖展馆。每一件生动展品都如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沉浸体验,更让研学团的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红色印记:拾取精神传承火种

红色场馆是精神的熔炉。总督府旧址的宫廷式木质结构与水晶吊灯虽华丽,但展板上“胶州湾事件”的历史照片,让“建筑之美”与“历史之痛”形成强烈对比。一战遗址博物馆地下指挥部50余个厅室的布局、铸铁望塔的设计,还原了百年前的军事防御场景。从“巨野教案”到“五四运动”,让同学们理解到爱国是刻进骨血的信念。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430平方米的展厅里,“红色堡垒”的故事令人动容:抗战时期,村民们用独轮车运弹药、用暗号传情报,使这里成为“永不陷落的阵地”。

历史的厚重背后是青岛的活力。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雕塑在阳光下闪耀,将红色记忆与现代风貌融为一体;奥帆中心的码头上,白色帆船准备起航,2008年奥运帆船赛的荣光与如今的“海洋运动示范区”,让同学们感受到“强国梦”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中逐渐清晰。海军博物馆的退役舰艇旁,偌大的炮管、精密的雷达,让“国防力量”成为可触摸的海疆年轮。哈那格尔同学感慨“以前觉得英雄很远,现在知道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用生命守护着我们。”

 

城市人文:聆听山海文明回响

青岛的山海与人文,以另一种方式铺展文明画卷。八大关的“万国建筑”里,俄式木刻楞、英式哥特式楼宇与山海相映,每一块砖瓦都讲述着开放与融合的故事。青岛电影博物馆中,从黑白胶片到3D特效,从手动老相机到数字设备,让同学们触摸到“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明白电影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黄泥巷的青瓦白墙间,村民用“生态旅游”让乡村变美的实践,让同学们联想到家乡的特色,思考其在乡村振兴路径中的发展可能。海军公园的夕阳下,“向海而兴”的字迹与战舰模型相映,诉说着城市与海洋的千年羁绊。

海底世界中鲸鱼骨架的磅礴与珊瑚的精巧,让隋子轩同学感叹“原来课本里的生物多样性,是这样触手可及的美。”中山路的烟火气中,天主教堂的尖顶、老商铺的木招牌,展现出青岛的人间烟火;百年栈桥从昔日军火补给线到如今城市名片的变迁,是中国从弱到强的缩影。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的包佳敏表示,青岛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与开拓精神,此次研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山海同赴:承载成长初心远航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走出来’,更要让他们‘学得深、记得牢、有收获’。”辅导员张家馨的话,道出了实践队对研学活动的初心——这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而是一次滋养心灵、启发思考的成长之旅。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止于产业帮扶,更在于“打开眼界、点燃梦想”。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准高三”学生们将带着“青岛记忆”回到草原,在高校里种下的“求学梦”、在红色场馆里埋下的“民族魂”和在城市地标里萌发的“山海情”终将生根发芽,长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在青岛遇见山海,在石大预见未来,这份“山海之约”,将成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让教育帮扶的种子在山海相连处生根发芽。(摄影 崔跃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