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发展对象培训班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实践研学,培训班学员走进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和德国总督府旧址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历史责任,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以史为鉴,砥砺爱国情怀
下午2时,实践团队抵达青岛山炮台遗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炮台内部,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战时期地下军事设施。随后参观了国内唯一全面展现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这座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建筑以“和平鸽”为设计意象,象征着对和平的永恒追求。馆内藏有18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武器、军服、报刊、书籍及一战华工档案等,通过“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三大展区,以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全景式呈现了青岛自1897年德国强租至1922年主权回归的沧桑历程。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发展对象们驻足于“还我青岛”主题展区,通过历史照片、实物展陈及《胶澳租借条约》原件影印件,深刻理解青岛主权回归背后的民族抗争。一战期间,14万华工远赴欧洲战场,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参与战后重建,其贡献被博物馆以“华工丰碑”专题呈现。发展对象吴海生表示:“这些展品让我意识到,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需要每一代人的守护。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德国总督府旧址博物馆:建筑史诗中的家国记忆
下午4时,培训学员转场至德国总督府旧址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905年的德式建筑,曾为德国总督、日本守备军司令及民国时期青岛市长的官邸,1999年转型为博物馆,2024年升格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展陈以“城市记忆”为主线,通过建筑模型、历史影像及总督府内部陈设复原,展现青岛从殖民地到现代都市的蜕变历程。





同学们了解到,这座建筑不仅见证了德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还经历了日本占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的各个历史阶段。1957年夏,毛泽东主席曾在此下榻并写成《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还在被称为金色大厅的大接待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展对象李泓先感叹道:站在这个曾经见证过如此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建筑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时代变迁的脉搏。
实践育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奋进力量
此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学院结合历史变迁主题,将历史教育与专业特色相融合,引导发展对象在参观中思考“能源安全与国家命运”的深层关联。返程途中,发展对象们展开热烈讨论。有人从一战华工的奉献联想到当代石油工人的“三老四严”作风,有人以总督府建筑史为切入点,探讨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传承。学院负责老师周晓东总结道:“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参观游览,而是要通过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激发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希望同学们将今日所见所思转化为行动力量,在能源报国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此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修养课。中国石油大学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以红色资源为纽带,引领青年学子在历史回响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时代浪潮中勇担强国使命。




理论授课
本次实践研学是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发展对象培训班课程之一,本次发展对象培训班课程包括集中授课、影像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教学、分组汇报等环节。在集中授课环节,邀请了地学院党委书记牛庆玮,学校纪委监督检查室主任李健,正处级组组员张乐勇,马克思主义学院解晓燕和刘继高老师为学员开讲;在影像教学环节,组织学员集体观看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大学生网络党校、国家干部网络学院部分教学内容;在本次实践之后,还将组织学员分组现场汇报,进一步帮助发展对象端正入党动机、提升思想理论水平。(摄影:崔跃钟、李泓先、林丰锴)